自戀
弗洛依德認為人人都是自戀的,男女皆是,而且從少已經.開始。在弗洛依德的筆下,小孩一點也不天真無邪。有人認為戀愛是一場疾病,但弗洛依德剛剛相反,他認為戀愛是藥物,戀愛時的人是不會生病的。患病的人(包括心理病) 或以為自己有病的人;不單對外在世界沒有興趣;而且對一直以來很愛的人也都提不起興趣, 只是不斷想著自己,弗洛依德認為這個時候他只是愛他自己,其實就是把欲望從本來是投向他人而流反在自己的身上,自己成為自己欲望的對象。所以愛的時候是不會有病的,愛的時候是特別強壯,但當愛發生問題時便有病,到底戀愛是否等於病呢?可以說「是」又「不是」。例如;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十分幼稚的,根本就是父母的自戀復甦,弗洛依德認為,子女其實是父母的部份,所以;父母對待子女;總是覺得他們是完美的。一方面;子女就是他們欲望的對象,另一方面;子女也是他們的部份,所以;當父母美化子女的同時,其實就是美化自己。這完全是因為父母在從前有自戀的行為,但被壓抑了,現在便在子女身上復甦。
自戀問題在弗洛依德中期思想十分重要,他取消了之前的自我本能衝動和性欲滿足是衝突的想法,經覺兩者是沒有衝突的。自戀的研究發現,自己可以成為自己的戀愛對象,可以給予自己滿足。最早時期的原初的「自戀」要比出現伊底柏斯情結時的年齡還要早。第一個性欲時期就是口腔期,小孩在這時侯,從口腔得到很大的滿足,吃奶時得到的滿足非常大;而且是雙重性的,一方面滿足了保護生命的欲望,另一方面;是自我欲望的滿足,稱為「自體性慾」( auto-eroticism ), 簡而言之;就是以自己為對象來滿足自己的性欲,這是人的第一個驅力。
人其實有很多的性驅力,不同的時期在身體的不同位置。所以一般人的錯覺;以為性只關連於生殖器官。小孩由這兩種十分大的滿足,令他有一種錯覺,以為自己得到了一切的滿足。另外;他覺得自己就可以被自己滿足,令到自己快樂的人是自己,這點十分重要,因為自戀最後的問題就是自欺 –「錯覺」。除著年齡增長,才可以比較冷靜地反思自己到底有多快樂,另一方面;他人的教誨和批評,漸漸也覺得自己不是這般完美的,到那個時候;便會取代這種最先的自戀,也可以說最後「自戀」被壓抑了,在冷靜和自我批評之下出現了所謂「理想的我」; 希望日後成為一個理想即完美的我。
自戀問題在弗洛依德中期思想十分重要,他取消了之前的自我本能衝動和性欲滿足是衝突的想法,經覺兩者是沒有衝突的。自戀的研究發現,自己可以成為自己的戀愛對象,可以給予自己滿足。最早時期的原初的「自戀」要比出現伊底柏斯情結時的年齡還要早。第一個性欲時期就是口腔期,小孩在這時侯,從口腔得到很大的滿足,吃奶時得到的滿足非常大;而且是雙重性的,一方面滿足了保護生命的欲望,另一方面;是自我欲望的滿足,稱為「自體性慾」( auto-eroticism ), 簡而言之;就是以自己為對象來滿足自己的性欲,這是人的第一個驅力。
人其實有很多的性驅力,不同的時期在身體的不同位置。所以一般人的錯覺;以為性只關連於生殖器官。小孩由這兩種十分大的滿足,令他有一種錯覺,以為自己得到了一切的滿足。另外;他覺得自己就可以被自己滿足,令到自己快樂的人是自己,這點十分重要,因為自戀最後的問題就是自欺 –「錯覺」。除著年齡增長,才可以比較冷靜地反思自己到底有多快樂,另一方面;他人的教誨和批評,漸漸也覺得自己不是這般完美的,到那個時候;便會取代這種最先的自戀,也可以說最後「自戀」被壓抑了,在冷靜和自我批評之下出現了所謂「理想的我」; 希望日後成為一個理想即完美的我。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