性善性惡(四)
宗教處理終極問題,儒家則處理世俗問題。儒家的大題目「人禽之辯」。
君子即是有德行之人,甚麼叫做有德行的人?有德行就是有自覺能力的人,小人即是一般未能自覺的人。
利是一切金錢、利益、權力,對自己有幫助有滿足感的東西。其共同的地方就是快樂,這種快樂是一種私下的滿足感。所以一切利的達成都是手段。為何要升職、要併命搵錢?並不是給予別人,而是自己用!錢是用來使的,為滿足我們的滿足感。為何要吃好味的東西?生活為何要過得好些?天氣熱時為何要冷氣?這些行為本身是不須要學習的,這是生物的最基本要求。
為甚麼人類要追求快樂逃避痛苦?有甚麼動力量在背後推動?「選擇生存」不成立,因為生存是沒有選擇的。當把頭伸入水中數分鐘內,必定會浮出來,因為本能痛苦的感覺迫使你離開水底。死亡只是觀念,生體有痛苦的機制,而痛苦的目的是要防備死亡。所有生物都有防備死亡的機制,這是所謂「自我延續」的要求,不單是人類,所有動物如是!生物就是希望延續自己!簡言之;生命中有一樣東西叫「痛苦」,「痛苦」的作用就是防止我們走向死亡,所以由「自私」很容易推出「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」。所以;大自然的設計,所有生物都是進化的。生物在弱肉強食的競存活動內,每種生物都須要保衛自己,否則便會被淘汰。發炎、胃痛所做成的痛苦都是警號,提醒我們身體在不平衡之狀態,以免生命不能延續下去。「快樂」就是吸引我們繼續生存。例如,食完美味大餐,下次心思思又想再食。「性欲」就吸引我們延續下一代。
「小人喻於利」在每一個生物體上皆能找到,不單是人類,任何生物都想延續生命 (求生)。這出現了一個十分微妙之處;所有生物都是「求生避死」。根據弗洛依德所說明的驅動力 (Drive);餓會驅使生物找食物,渴會驅使生物找水源。但人類則有多一種能力;一種高度的想像能力;使「快樂」與「痛苦」複合在一起。無須懷疑人類擁有智慧,只要想一想;一條金魚就不可能像人類般思考到自己在思考著這麼複雜的命題。
在生物的競存活動中,如果資源豐富,生物「喻於利」的設計沒有那麼強,例如;在澳洲大堡礁的範圍內食物十分豐富,生物淘汰沒有那麼激烈,但在資源較少的地區,生物都要作激烈之競存,所有動物都會發展出利爪和利牙。
把人看成動物化是現代科學的特徵。什麼叫愛情?如果根據以上說法,愛情就是為了延續下一代的過程。為什麼要延續下一代?優生學提出;延續下一代只不過為了獲得更好的下一代,不同品種之交配繁殖,令到品種更加好,比細菌更進步。
每一個人都要為自己的生存機制努力,結果每個人都是「喻於利」,一切有違求生機制的行為都不可能,而如果有一個人不是這般,他就是超越了生命的本能。有一個記錄片式節目,在海洋之深處,有一種魚類,牠的頭和口都很大,牠長期張開了大口,因為生存條件很差,並且很難找到食物,又沒有光線,眼睛便進化到只得一層十分薄的膜片,基本上沒有了視覺,魚身體的三分二是口部,有一條小小的尾巴,另外;為了減低能量,口是不會合上的,有食物入口,就會有機制將其消化,吸收後便有能量,推動這條魚延續生命。這條魚的整個一生就是等著交配,當交配完成後很盒時間便死亡。看完這套片後,沒有有一種淒涼的感覺,反而有一種荒謬感!當然魚大慨不會有什麼荒謬感覺,而這條魚真的是為生存而生存!並沒有其它了 (或者牠是「忍辱負重」為了其他的某些目的,不得而知) 無論如何;牠不過是一件延續生命工具,一件為了下一代進化鋪路的工具。
如果在人方面,出生、愛情、結婚、生兒育女,以為什麼……。再一個例子,雄性蜘蛛與雌性交配後,就會給雌性蜘蛛作午餐,生物學上的解釋;雌性蜘蛛想用自己的身體餵飽雌性蜘蛛,好讓它有精力養育下一代。人類當然無咁偉大,但我們鞠躬盡瘁,都是為了子女,而子女又都是為了他們的子女。生命的意義是甚麼?生命的價值只是傳遞DNA的工具?
君子即是有德行之人,甚麼叫做有德行的人?有德行就是有自覺能力的人,小人即是一般未能自覺的人。
利是一切金錢、利益、權力,對自己有幫助有滿足感的東西。其共同的地方就是快樂,這種快樂是一種私下的滿足感。所以一切利的達成都是手段。為何要升職、要併命搵錢?並不是給予別人,而是自己用!錢是用來使的,為滿足我們的滿足感。為何要吃好味的東西?生活為何要過得好些?天氣熱時為何要冷氣?這些行為本身是不須要學習的,這是生物的最基本要求。
為甚麼人類要追求快樂逃避痛苦?有甚麼動力量在背後推動?「選擇生存」不成立,因為生存是沒有選擇的。當把頭伸入水中數分鐘內,必定會浮出來,因為本能痛苦的感覺迫使你離開水底。死亡只是觀念,生體有痛苦的機制,而痛苦的目的是要防備死亡。所有生物都有防備死亡的機制,這是所謂「自我延續」的要求,不單是人類,所有動物如是!生物就是希望延續自己!簡言之;生命中有一樣東西叫「痛苦」,「痛苦」的作用就是防止我們走向死亡,所以由「自私」很容易推出「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」。所以;大自然的設計,所有生物都是進化的。生物在弱肉強食的競存活動內,每種生物都須要保衛自己,否則便會被淘汰。發炎、胃痛所做成的痛苦都是警號,提醒我們身體在不平衡之狀態,以免生命不能延續下去。「快樂」就是吸引我們繼續生存。例如,食完美味大餐,下次心思思又想再食。「性欲」就吸引我們延續下一代。
「小人喻於利」在每一個生物體上皆能找到,不單是人類,任何生物都想延續生命 (求生)。這出現了一個十分微妙之處;所有生物都是「求生避死」。根據弗洛依德所說明的驅動力 (Drive);餓會驅使生物找食物,渴會驅使生物找水源。但人類則有多一種能力;一種高度的想像能力;使「快樂」與「痛苦」複合在一起。無須懷疑人類擁有智慧,只要想一想;一條金魚就不可能像人類般思考到自己在思考著這麼複雜的命題。
在生物的競存活動中,如果資源豐富,生物「喻於利」的設計沒有那麼強,例如;在澳洲大堡礁的範圍內食物十分豐富,生物淘汰沒有那麼激烈,但在資源較少的地區,生物都要作激烈之競存,所有動物都會發展出利爪和利牙。
把人看成動物化是現代科學的特徵。什麼叫愛情?如果根據以上說法,愛情就是為了延續下一代的過程。為什麼要延續下一代?優生學提出;延續下一代只不過為了獲得更好的下一代,不同品種之交配繁殖,令到品種更加好,比細菌更進步。
每一個人都要為自己的生存機制努力,結果每個人都是「喻於利」,一切有違求生機制的行為都不可能,而如果有一個人不是這般,他就是超越了生命的本能。有一個記錄片式節目,在海洋之深處,有一種魚類,牠的頭和口都很大,牠長期張開了大口,因為生存條件很差,並且很難找到食物,又沒有光線,眼睛便進化到只得一層十分薄的膜片,基本上沒有了視覺,魚身體的三分二是口部,有一條小小的尾巴,另外;為了減低能量,口是不會合上的,有食物入口,就會有機制將其消化,吸收後便有能量,推動這條魚延續生命。這條魚的整個一生就是等著交配,當交配完成後很盒時間便死亡。看完這套片後,沒有有一種淒涼的感覺,反而有一種荒謬感!當然魚大慨不會有什麼荒謬感覺,而這條魚真的是為生存而生存!並沒有其它了 (或者牠是「忍辱負重」為了其他的某些目的,不得而知) 無論如何;牠不過是一件延續生命工具,一件為了下一代進化鋪路的工具。
如果在人方面,出生、愛情、結婚、生兒育女,以為什麼……。再一個例子,雄性蜘蛛與雌性交配後,就會給雌性蜘蛛作午餐,生物學上的解釋;雌性蜘蛛想用自己的身體餵飽雌性蜘蛛,好讓它有精力養育下一代。人類當然無咁偉大,但我們鞠躬盡瘁,都是為了子女,而子女又都是為了他們的子女。生命的意義是甚麼?生命的價值只是傳遞DNA的工具?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