性善性惡(二)
性善之說在直覺上沒有神秘感,只不過說明人一出生時就是善的,相比起道家,儒家顯然是比較沉重,談甚麼理想,或者做人有甚麼意義,人為了甚麼「目的」而生存,為甚麼人要經過生到死的階段等等。可能某些人有很高理想,例如:幫助人、世界和平等等。在此同時,請問一問為甚麼會有這樣的想法。
儒家所談及之「克已」,在現代社會看來是「苦行」。抑制自己的欲望,對現代人來說,有違「快樂原則」。
在孟子《告子編》,告子說:「人性本身有善有不善」,他認為孟子之說法不通的,用現代人的想法,何時何地看見人一出生就是好的呢?以小朋友來說,何時看見小朋友會喜歡上學,我們的經驗是小朋友第一天就不想返學,要小朋友寫字就說累。好逸惡勞才是人性嘛!
搭巴士時,人都會選擇坐,不會選擇企;有電梯時,亦不會選擇行樓梯,而這些行為,我們並不是學習回來的。何時看見過小朋友要學過才懂得不想返學和好逸惡勞?
自私也是不須學習的,所以有人說自私自利才是人的本性!自私是求生的本能,因為每個人都心然保護自己,自私應該是自我延續的要求。例如火警發生時,任何人都會立即自行逃走,有多少人會讓隔離的人先走?因為生命是最重要的!
孟子說:「所欲有甚於生………,所惡有甚於死!」意思是:「我所意欲之東西比生存更甚,而我惡的有比死亡更大。」這是甚麼意思呢?似乎有違自私是人的本性之說。
女朋友問:「你媽媽和我同時掉進海中,你會先救那一個?」
儒家所談及之「克已」,在現代社會看來是「苦行」。抑制自己的欲望,對現代人來說,有違「快樂原則」。
在孟子《告子編》,告子說:「人性本身有善有不善」,他認為孟子之說法不通的,用現代人的想法,何時何地看見人一出生就是好的呢?以小朋友來說,何時看見小朋友會喜歡上學,我們的經驗是小朋友第一天就不想返學,要小朋友寫字就說累。好逸惡勞才是人性嘛!
搭巴士時,人都會選擇坐,不會選擇企;有電梯時,亦不會選擇行樓梯,而這些行為,我們並不是學習回來的。何時看見過小朋友要學過才懂得不想返學和好逸惡勞?
自私也是不須學習的,所以有人說自私自利才是人的本性!自私是求生的本能,因為每個人都心然保護自己,自私應該是自我延續的要求。例如火警發生時,任何人都會立即自行逃走,有多少人會讓隔離的人先走?因為生命是最重要的!
孟子說:「所欲有甚於生………,所惡有甚於死!」意思是:「我所意欲之東西比生存更甚,而我惡的有比死亡更大。」這是甚麼意思呢?似乎有違自私是人的本性之說。
女朋友問:「你媽媽和我同時掉進海中,你會先救那一個?」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